假性内向
对于内向和外向,这组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家——荣格。他曾在研究分析人格特质的时候提到过这样的理论:内向和外向的差别就在于心理能量的来源方向。
内向的人,能量来自于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安静和独处。
外向的人,能量来自于外部,她们对外界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与人交往。
大学校园里不难发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陌生人面前沉默寡言,但在朋友面前健谈、活泼。渴望交更多新朋友,但在社交时很难进入状态,比较慢热,需要时间缓冲。这样的人既不是外向,也不完全是内向,是谓“假性内向”。
什么是假性内向
假性内向是指那些本质不内向,却表现得很内向的人。这种状况经常出现在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恐惧别人的评价、焦虑或者社交恐惧症等问题的人身上。
在陌生环境下,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表现,焦虑不安,具有较强自尊心
内向却想社交,假性内向到底有多痛苦
1. 渴望融入集体,但是很慢热,认为自己不善社交。
2. 害怕在公众场合公开发言,甚至紧张到语无伦次。
3. 有强烈的分享欲,但害怕表达,能打字沟通的事绝不打电话或视频。
4. 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可以放飞自我。
5. 在熟悉的环境里,能够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路清晰。
6. 比起孤单一人,有时内心更希望能有其他人的陪伴。
7. 避免高频社交,需要独处时间恢复精力。
什么原因导致了假性内向
异常敏感
假性内向者能敏感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同时他们可能倾向于过度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反应,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犹豫和保守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过分担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或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了避免破坏关系和氛围,宁可少说话,不说话。
创伤经历
假性内向者可能经历过一些社交上的负面经历,如被嘲笑、拒绝或羞辱,导致他们对社交互动感到不安或焦虑。为了避免再次面对这些负面经历,他们选择表现出内向的行为。
选择性回避社交互动、选择性保持沉默或远离社交场合。
假性内向者要如何打开自己的活泼按钮
第一步:自我接纳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是改变假性内向的关键。接纳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要精神消耗。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成就,允许生活中的小失败、小尴尬,逐渐建立自信心。
第二步:挑战舒适区
主动寻找机会逐渐离开舒适区,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较小的、相对安全的场合,逐渐增加挑战的难度,这样可以逐步扩大社交圈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第三步:学习社交技巧
有时内向的行为可能是由于缺乏社交技巧而导致的。可以通过看书或者看辩论赛视频等方式学习有效的说话技巧,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交流更加流畅,提高自信心和舒适感,从而减少假性内向的表现。
第四步:寻找跳板
假性内向的人身边朋友其实不少!寻找到超级链接者(有广泛人脉、资源、见多识广的人),是假性内向社交破圈的最佳跳板。
假性内向不是缺点,而是你的天赋
假性内向者,被掩盖的3个天赋:
① 交往力:享受交往带来的愉悦,并喜欢结识他人,当假性内向者克服了恐惧,将会是集体中的小太阳、粘合剂。
② 共情力:有同理心,能宽容并给予他人支持。假性内向者,往往能够敏锐的洞察,并支持他人,别人与你相处感到舒服。
③ 驱动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强烈的信念,假性内向者最大的能量来自与人交往,他们会想方设法为此付出努力。
亲爱的大学生们,请勇敢地多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吧!